新京报讯(记者冯琪)4月10日,教育部通知,第二批拟遴选1000所学校参与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,推动在校园内配备急救设施设备,加强教职工、学生急救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等,提高师生急救技能,增强学校应急管理能力。
2022年1月,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,北京理工大学等201所学校入选,其中高校72所、高中64所、高职53所、中职12所。在全面总结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,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,拟遴选1000所学校参与试点。
试点工作主要有三项重点任务。一是普及急救知识。将急救教育融入学校的课堂教育、课外实践等教育教学活动,形成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,以军训、急救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,校内校外、课内课外、线上线下等多种教育形式并存的学校急救教育模式,切实提高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率。
二是配备急救设施。试点学校要按照有关学校卫生工作标准、校园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等,结合学校规模、环境、布局、交通、建筑等实际情况,配备足用的校园急救设施设备。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学校逐步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。
三是构建育人体系。要求各地积极会同相关部门,完善教学内容资源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、建立考核评价机制,构建系统、完整的急救育人体系。鼓励高校开设应急救护相关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。
教育部指出,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遴选推荐第二批试点学校,努力做到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。试点学校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学校类型、规模、区域等因素,优先考虑已安装急救设施设备或已有应急救护培训基础的学校。
编辑 缪晨霞
校对 柳宝庆